Sunday, November 14, 2010

緊縮財務政策與寬鬆財務政策(Part 2)—泡沫化的政府債卷


美國政府量化財務政策的策略持續加擴挖深政府赤字的今天,是否表示著經濟情況惡化當中?前景一片黯淡?凱恩斯大家長式的經濟模式是否還適用在當今環境?

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就是全球化的經濟環境。美國今天動一動,全世界股市隨著搖擺,擺一擺。今天宣佈美國聯邦儲備局決定收購國債而大量印刷鈔票來支付巨額赤字,全世界股票轟隆一聲,垂直下跌;原本已修復的股市就此一蹶不振。還在大量吸納熱錢的東亞發展中國家頓然陷入不知所措的狀態,眼睜睜的看著資金撤離。

話説回來,爲何收購美國國債然後就能大量印刷鈔票來支付付款等等事務,這樣不是很兒戲?那麽大馬不是一早成爲先進囯,不需要負債3千億,財政預算年年漏油?哈哈,當然沒那麽好的糠頭!

首先,要了解供需模式的重點所在,然後再了解這個機制的運作。供需模式(Supply and Demand) 就是説明了供應與需求如果要達到平衡點 (equilibrium point) ,即為生産供應量能達到市場需求量,一旦超過了該點就處於供需失衡;需要通過減少供應或者供應價格壓低來達到平衡點。今天美國的鈔票如果過多(即供應超過需求),價值就需要貶值來達到供需平衡。

而收購國債,印刷鈔票則是身為國家貨幣政策執行者的權利;其必須擁有良好的管理機構及高度信譽保證(Credibility) 來促使其能發行鈔票(fiat money),有廣受大衆接受的交易媒介(transferability)能力的實物(金錢的公用能力即: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保存媒介(store of value)、交易單位衡量(unit of account))。美聯儲局通過收購或者賣出國債作爲管理國家資產與市場可運用資金(遊資) 。它就是通過這方式來管制銀行資金流動來管理借貸。這裡也就不深入探討這方式。

縱觀全球經濟情況,很多交易都是通過美元進行結算以減低因匯率問題而產生的交易成交問題。試想看這樣的情況,如果某非洲國家用其國家貨幣來支付與歐洲國家的貿易活動,而歐洲國家並無打算購買該非洲國家的貨物,持有該貨幣不是等於作廢一樣?所以美元的影響力甚遠,因暫時無其他強而有力的貨幣來支撐該斷層。

那麽今天美元大量印刷的影響層次就在於很多貨物將因此而起價,百貨通脹!所有原料如煤炭,石油等價格提升將大大打擊經濟。原料價格是其中一項因素決定生産價格,價格提升難免的最後生成物品價格會多層次的提高。

而美國赤字問題就此解決??非也非也!先使用未來錢,禍延子孫(一出世即簽下一屁股債)。美國國債已到每幾天就增加1億美元的情況,如此延續就是無量數。泡沫化的國債在於今天印刷出來的美鈔價值已變質,美國即使增加稅收能否確定其能償還倍數成長的國債呢?一旦價值貶低,即必須要提高囘酬率(利率,interest rate)來吸引外國投資者購買其國債。

雪球越滾越大,最後可能形成的就是雪崩。

凱恩斯模式所鼓催的開銷政策在於擴大經濟活動后,長遠的稅收增加來彌補囘財務赤字,並且並不會再繼續長期擴大赤字而是逐漸退出市場恢復自由市場。而美國正在消耗多年的底蘊,來維持其龐大的政府支出,即形成了黑洞,只進永無吐出的局面。

東方社會的美德在於其未雨綢繆,有龐大的儲蓄資金。美國人在其毫無節制的開銷模式已無多少的後備儲蓄,而中國已成爲其毫無節制地消費情緒最大買單人;既提供借貸又出口貨物讓其消費。

韓國在面對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動用的就是國内人民儲蓄來支付外債,減低赤字並凝聚民心共同抗退蕭條;這是很好的例子來作爲美國的教材,也適用在大馬身上。

英國在這方面的考量極爲精准,認爲國民已無法再承擔更大的赤字而決定使用緊縮財務政策。這方面能重新整理國内的經濟方向的同時也能調整各企業的市場抗壓能力。無理的認爲持續消費能增長經濟成長需要重新檢討,或許新的經濟理論模式會出現來解決現有的問題。

適者生存,這道理永遠適用在地球上任何的活動與行爲考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