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7, 2011

校园选举后记

经过几天的冷静期后才打算下笔写这篇后记,一是为了让自己沉淀心情下来,二是看看不同的观感想法后再整合自己的经历。

写了出来,只不过纯粹表达自己的想法及立场,不是希望搅合已经乱成一团的舆论斗争。人,总要有立场,站在自己的角度叙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不是与对面的朋友唱反调而是让大家明白各自诠释某件事情经过;不是为辩驳,而是相互了解动机与理念。是非黑白,并非我们这一代定夺,我们只是在其中饰演各自角色的人物。再耗废唇舌去争论辩驳,也不过让人莞尔一笑。

大专校园选举,选的是什么?为何要大非周章,不惜一切争取到所谓的‘执政权’?每一年经过角力后,似乎毫无建树并且只是历年重复又重复的帅男靓女选秀。

也不想很累赘的重复千遍一律的历史事实;简单而言,《1971年大专与大专学院法令》改变了学生会的权力,成为“毫无话语实权”的学生代表理事会,失去了校园民主与学术自由。
1971年后的学生运动,不似6070年代般的轰动热烈,转向于较为温和与低调的活动,只因政府当时强力镇压与局势的动荡不安。经历了1969年《513事件》,社会倾向于稳定与和平的局面。

1980-90年代,基本上校园民主运动还是较为分散运作,马来学生以Persatuan Mahasiswa Islam,PMI为主体,华裔学生则以学运方式运作。大致上,学生代表理事会都由PMI所掌控,宿舍学生理事会成员也是如斯(以博大为例)。

1998年伊始,爆发了《烈火莫息》运动后,学生革命烈火重燃,所谓的青派也整合成一阵线出击,大专生也成为示威运动中的一股生力军。

2003年,敦阿都拉升任首相后,执政党才较为‘正式’的入侵校园政治。当年开始,多间大专也开始掀起转换颜色,此为第一次的校园政权转换。其间,校园中的白色恐怖开始散发,各种不同事故也频在校园内发生。

2009年,是转变的开始。马大经过多年奋斗终落入学阵手中。308大海啸开启大专新面貌。重新整合出发的青派转变成为橙色主体的学阵,主干还是以PMI为首,学运或前进阵线/新青年则为辅。

经过2年的洗礼,今年的校园选举更白热化。第二次的校园政权转换也发生。不为什么,只因为下届全国选举近在眉头,坊间也流传两个阵线都获得朝野政党的资助,数额不小。

今年的选举,事故特别多。也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要写的东西很多,或许分几章写都成。

在进入大学前,看到报章报道许多校园选举不公的事件,曾经询问哥哥关于许多的是与非(本人有3位哥哥,各毕业于UKM,USM,UM)。他们只是告诉我,进入大学用自己的双眼看。那时,为了许许多多的不公平事件我想我在进入大学时会加入所谓的青派来争取学生权益。
但是,进入大学后我竟然选择了不同的管道。我选择加入校阵,只因为当初一位学长告诉我,不了解就无法批评,进去看了你知道如何运作后你便有资格批评。加上在宿舍,因为被舍监厚此薄彼的态度,歧视其他族群,更让我坚定地要去参与改变其看法而不是在外抗衡。当中学的朋友知道我竟然成为所谓的校阵学生代表都吃了一惊,中学时的反对派领袖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校阵领袖。

校阵的理念与立场。所谓的校阵/蓝派,也称校方“傀儡”,会有理念?套人家一句话,不过是个半吊子的理想家。或许,这里我们只看华裔候选人就好,再专注点,就是博大,只因我出身是如此。

事实是真的如此?无可否认,在现在的环境中,要寻找一位有理想有理念的学生,其实不容易,何况要其付出时间和心血出来竞选,胜利后付出精神服务学生?

如果要说理念,校阵华裔的理念都不大,就是在其任内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完成其任期。服务学生为首要,改善学生权益为次要。对学阵来说我们确实做得不多,但求能改善学生现时的困境。你说校阵都是听话的孩子也不必然,有时校方行政人员看到我们也挺头痛,因为我们总是招惹不少麻烦让他们去解决,只要是对的,我们都会坚定我们的立场,为学生争取应得的。还记得某部门的行政人员对我说的一句话,“Ong, hari ini nak complain apa lagi?”,顿时让三天两头就到那边报到的我啼笑皆非。

对我们寻找候选人来说,有无理念不是重点,而是其热诚与耐心来执行任务,加上其对大学行政运作的认知为辅。我们相信的是其在经过磨炼后会塑造自身的立场与理念。

今天你可以不认同,只因为我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去执行我们的理念与想法,并无对与错;只有成效与实际。最终,其实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为学生改变现有的环境与权益。我们选择相对缓慢的进展方式,你们选择了激进改变改革的思维方式,都是各司其法。

再多的口舌之争只会分裂学生,倒不如大家各据一方努力耕耘改变现况来得实际。理念与立场不同,不应成为大家相互憎恨的磨子,而是润滑双方改进与改变的调剂。大家坐下来详谈总比在外隔空大骂来得实际。坐下细谈,是个不错的选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